2013年3月21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就限制可被兒童放入口中的物品或物品部件中的鉛含量展開公眾咨詢,法案如獲順利通過,歐盟會將該限制條文加插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附件17中。屆時,鉛含量相當于或超過整體重量的0.05%的部分消費品,將不得投放歐盟市場。此次鉛監管升級將影響包括服裝、鞋履、手袋錢包、配飾、室內裝飾品、運動及休閑用品等多類產品。
據歐洲的一份安全調查報告顯示,6至36個月大的幼童經常喜歡把物品放入口中,而物品表面的合金、色素及染料均可能含鉛,因而兒童極易隨著咬嚼而攝入過量的鉛,從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或導致貧血、便秘、失眠等中毒癥狀。過去歐盟方面對于市場上約10%的兒童易接觸吞食的相關產品一直未有明確的監管要求,這些物品的鉛濃度平均達到了1%左右。
專家指出,在服飾鞋類、裝飾品等產品的生產中,出于節約成本、提升產品外觀亮度等目的,多數企業往往會在金屬紐扣、拉鏈、鉚釘、鑰匙扣等零配件以及金屬有色聚合物料、紡織聚合物料等生產材料中添加鉛元素。鉛一直位列各國重點監管的重金屬元素的榜首,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在近年醞釀制定新的鉛安全標準或對現行標準進行升級,嚴防問題產品進入本國市場,使得我國相關生產企業面臨一輪又一輪的嚴苛考驗。
為防止產品被通報和召回,檢驗檢疫部門建議企業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做好應對工作:一是加強供應商管理,落實零配件合格供應方評審,嚴控原料采購流程,從產品源頭追溯監管方面控制有害物質添加量;二是重點掌握鉛指令的管制范圍、限量要求和檢測方法,關注出口商品質量關鍵控制點,制定嚴格的生產工藝技術改造,明確質量保證條款,同時加強產品合格檢測,避免因生產過程控制不當而造成重金屬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