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在享受近30年低成本勞動力粗獷增長的人口紅利之后,靠規模致勝的時代或以走向終結。這一點傳統制造業深有感觸,全球鞋業代工龍頭寶成,早已悄悄地撤離了中國生產線。
年營收超過2700億的全球鞋業代工龍頭寶成,知名品牌如耐吉、愛迪達、Timberland都是出自寶成生產。但卻傳因中國開始實施「五險一金」后,造成寶成經營成本增加而悄悄撤離中國市場,并將生產重心轉往東南亞,研發中心則轉回臺灣。
據《一週刊》報導,去年4月寶成東莞裕元廠因沒有替員工購滿足額社會保險,引發大罷工,一年來寶成執行長蔡佩君一次補足新臺幣27億元的社保金額后,寶成營運成本大增,因此決定裁撤部分中國生產線,漸漸淡出中國市場。
一名寶成高層員工透露,寶成在中國全盛時期員工高達40萬人,現在則不到20萬人,且公司的生產重心已轉移到東南亞,如越南有7間工廠印尼也有4家,研發中心則會從上海撤回臺灣。
報導也提到,自從中國近年來開始嚴格實施「五險一金」,也就是養老、醫療、失業、工商與生育保險金,加上住房公積金,受「五險一金」影響,廣東東莞2千家臺資企業因此關門。
東莞臺協會長瞿所領說,東莞臺商全盛時期有將近7千家,現在只剩5千家,且歷經去年罷工事件影響,東莞外商幾乎百分百要繳納社會保險,且繳費級數仍提升中,不再享有稅制優惠,臺商成本負擔重才會紛紛出走。
據了解,經過多年人均工資的增長,中國的人力成本比較優勢已經越來越小。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2010年,中國工資漲幅達69%。而同樣條件下,越南的生產成本比中國低15%至30%;去年越南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約為136美元,印度尼西亞約為129美元,而中國工人已達413美元的平均月薪,是越南和印尼的三倍以上。中國制造業,尤其是紡織業和鞋業,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將傳統的依賴低成本價格優勢的模式,轉變為依靠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取勝,這是一道必須要邁過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