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在輿論對扶持策褒貶不一的評價聲中,執行了將近一年,執行效果暫且不說,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國家的扶持策雖然對產業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決定企業發展成就的還是企業的發展路線與方式。
政策不是透支
已經結束的太陽能熱水器家電下鄉策被業內很多人認為是一種市場的透支政策,認為它提前將太陽能熱水器市場蛋糕分食給廠家,導致了企業對扶持策產生了依賴性,當政策退出后,依賴性就會發作。其實不然,政策本身無論是對企業、消費者還是宏觀經濟都是有相當大的正面作用,市場的剛性需求擺在那里,即使沒有扶持策,消費者該買的還是會買,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這種趨勢。另一方面,由于對市場的刺激,家電下鄉政策也推遲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讓企業在這種政策福利下有了積累資本以更好轉型的資本。
總體來說,家電下鄉使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塑造了一批行業內中流砥柱的企業,雖然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存在著一定的瑕疵,但這依然是一項推動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企業需要反思產業扶持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但是很多企業只是把這種扶持政策當做企業的利益來源,因此也就出現了各種騙補事件,有的企業做假賬,有的甚至直接以倒賣標識卡為生,這些行為都引起了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擾亂了太陽能熱利用市場的正常發展秩序。
此時,企業甚至行業的聲譽損失也就積重難返了。對扶持政策的習以為常也導致了企業的惰性滋生,在扶持政策之下,很多企業不再將精力集中在產品研發上,而是專注于政策補貼的賺取。雖然在政策執行期間取得了不少利潤,但是當政策退出,市場轉型時,企業就會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執行不到位的不只是企業,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也存在著不足,比如上述的企業騙補事件不止一次地發生,都對行業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因此,無論是正在執行的節能產品惠民政策還是今后將出臺的扶持政策,相關部門都需要將規范執行作為重要工作。
冷靜面對政策
企業需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的路,不要被扶持政策的眼前利益沖昏了頭腦,更不要為了賺取補貼而走上“歪路”。其中,節能高效作為今后國家補貼的重要方向,企業要認清這一趨勢,從產品和技術上下功夫,這樣既可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也可以增加國家對扶持政策的信心,以保證策延續下去。
另外,企業在享受策盛宴的同時,還要有長遠的眼光,走專業化道路,避免“無用功”式的重復投資。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為獲取更高的利潤,不顧實際情況,上馬各種配件生產線,成本下降的同時,卻犧牲了品質,后的結果就只能是價格戰泛濫。
扶持政策確實為企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這種政策卻只是一種引導性和鼓勵性的,真正將企業做大做強只有通過企業自己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