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3年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并抓緊研究相關長效機制。對此,有小型制造業企業負責人表示,“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范圍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基本沒有符合減稅條件的,希望政府未來能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事實上,從2011年以來,國家對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同時也對民營企業發展給予了更多支持,對減輕這部分企業稅費負擔、促進其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多數為中小型企業,也不乏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更是占了不小的比例。它們是否能從這些政策中受益?又需要哪些支持?
政策不沾邊企業難受益
“這個政策只能是小商小販之類的個體工商戶受益,汽車零部件企業根本就不沾邊,即便標準提高至20萬元,一般的企業也不能受益。生產企業月銷售額不足兩萬元的話,能雇幾個人?這樣的企業還能存在?”成都威特電噴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朱元憲說:“我們企業每月銷售額上千萬元,至少也有五六百萬元。”他進而表示,對于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小微企業的月銷售額至少要在30萬~50萬元。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濾清器分會副秘書長儲躍也認為,標準至少要提到三四十萬元才會有企業得到益處。“現在一般白領的月工資都能過兩萬元,生產企業月銷售兩萬元不現實。我們分會的會員單位企業每月至少都是十幾萬、幾十萬元的銷售額。”他說。
“但是環保產品說不定有機會能享受國家的稅費優惠政策。”四川中自尾氣凈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啟章表示:“為了扶持環保產業,環保部或是發改委有一個針對環保產品的優惠稅收政策,目前應該是在征求意見階段,還沒有正式發布。”
渴求良好市場環境盼嚴厲打擊假冒偽劣
“國家對零部件企業的支持政策確實是有的,比如內燃機的‘十二五’規劃就提到了濾清系統,2013年年初國務院關于內燃機節能減排的意見也提到這一行業。理論上這些政策肯定有好處,但政策如何真正落實到企業是個問題。”儲躍說:“濾清器行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企業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談發展,現在很多企業生存都成問題,哪還有余力和實力投入資金到先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上,而國家政策支持的項目都需要很強的實力才能達到。因此,很多企業即便注意到國家支持也沒辦法采取行動,就不能真正享受到優惠政策。”
“國家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支持政策還是有的,我們這兩年從國家、省里和市里都得到了一定支持。”朱元憲說:“但現在關鍵的是企業面對的市場環境太惡劣,這是擺在企業面前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