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23屆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開幕式在海寧會展中心隆重舉行。皮博會期間,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家、設計師、時尚買手、政府和行業協會領導云集海寧,探討皮革服飾的趨勢和潮流。
打造皮革產業大平臺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海寧中國皮革城董事長任有法稱,在產業尋求回暖和新出路的時候,‘坐而論道’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勇氣+運氣’就能做大企業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返,現在需要借助智慧、創意、設計、新思維來實現突破。無論是海寧中國皮革城還是海寧皮博會,都很愿意為國內外皮革時尚產業打造這么一個碰撞思想火花的大平臺。
據了解,起源于1994年的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是皮革、裘皮行業歷史久、規格高、影響大的全國博覽會之一。第23屆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從2016年3月份一直持續到10月份,6月16日的開幕式以及延續至6月21日的系列活動,則是整個博覽會堪稱“黃金周”的精華時段。
博覽會上,2016中國路浙江皮革產業發展論壇、2016中國海寧時尚產業論壇、微商高峰論壇、設計趨勢高峰論壇、供給側改革與金融創新發展論壇等論壇、會議構成了本屆海寧皮博會的另外一道“風景線”,來自國內皮革時尚產業界的眾多“大咖”將圍繞各論壇、會議的議題實現智慧的碰撞,為業界獻上一場又一場思想盛宴。
記者注意到,“設計+”思維貫穿或融合了相關的論壇。譬如以“新常態路新時尚路心相連”為主題的2016中國路浙江皮革產業發展論壇圍繞皮革行業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智能制造、品牌提升、時尚創新與文化傳播等相結合進行深度探討與交流,而提升設計能力、把握個性化消費等成為與會者熱議的話題。
時尚產業高峰論壇則以“生活”、“潮”、“未來”三要素為探討方向,探討設計風潮,引領未來時尚生活方式。生活展示與專業溝通的動態互補,為海寧大眾帶來親民的潮流方式和感官體驗,引導人們思考未來生活方式,刺激不同行業之間的合作可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皮革時尚產業供給側改革
“無論是早些年推動皮衣走時尚化道路,還是近幾年大力推動‘設計+’戰略,在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中國皮革行業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內在需求。皮博會作為一個產業促進平臺,更應該以‘設計+’為切入點,推動皮革時尚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任有法對記者稱。
對于中國皮革行業來說,以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等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只有實現了上述改革,傳統的皮革、裘皮產業才能真正嬗變為皮革時尚產業。而對于時尚產業來說,設計是核心的動力源——在引領時尚潮流的設計力量帶動下,依托踏實敏捷的中小企業體系,才能打造充滿新內涵和新活力的皮革時尚產業鏈。也是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海寧皮博會的“設計+”主題格外引人矚目。
記者注意到,“設計+”戰略在此次皮博會期間得到了較深的體現。譬如中國皮革、裘皮服裝流行趨勢發布由吳海燕教授擔任總策劃,吸取新設計思潮,并整合哥本哈根皮草資源,從設計源頭權威詮釋新一季皮革裘皮服裝流行趨勢;
與此同時,今年的海寧中國皮革時尚周,更是大比例提升了設計師、設計師品牌專場秀的比例,中國知名設計師、紐約時裝周發布者李坤,香港設計神童、《女神的新衣》設計師劉思聰,知名青年獨立時裝設計師、跨界神斧葉謙都將在時尚周舞臺上一展才華。
“真皮標志杯”中國皮革、裘皮服裝設計大獎賽的金獎獲得者,將直接簽約成為原譯設計師,成為中國皮革時尚“設計+”戰略的新鮮血液。就連討論網紅經濟的微商論壇,也融入了“設計+”——網絡紅人、時尚達人如何吸引粉絲、提升人氣?離不開產業鏈上游創意和設計的有效“供給”。
另外,以實效推動皮革時尚產業轉型,也是本屆海寧皮博會的一大特色,其中“秀展合一”打造了“看秀+訂貨”專屬模式,“看趨勢、下訂單”則實現了設計創意和市場的無縫對接。
有業內人士表示,經濟下行周期下各行各業都遭遇了銷售乏力、利潤下滑的困境,但究其原因還是供給側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產業就要針對終端消費者的偏好、習慣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及時地進行結構調整。隨著皮革、裘皮服裝進入個性化、定制化、輕奢化的消費時代,傳統的生產模式將越來越難以為繼,只有依靠設計和原創的力量,行業才能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