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接工藝
用膠粘擠將各種材料粘接在一起的安裝方法稱為膠接。在電子設備整機裝配中常用來對輕型元器件或不便于焊接和鉚接的元器件或材料進行連接、固定。
(一)膠接的特點
膠接與鉚接、焊接及螺接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 應用范圍廣。任何金屬、非金屬幾乎都可以用膠粘劑來連接,也可以連接很薄的材料或兩者厚度相差很大的材料。
2. 膠接變形小。它克服了鉚接時受沖擊力和焊接時受高溫的作用,使工件易產生變形的缺點,常用于金屬薄板、輕型元器件和復雜零件的連接。
3. 膠接處應力分布均勻,避免了其它連接存在的應力集中現象,因此具有較高的抗剪、抗拉強度。
4. 具有良好的密封、絕緣、耐腐蝕的特性。根據需要,還能得到具有特殊性能(如導電等)的連接。
5. 用膠粘劑對設備和零、部件進行修復,工藝簡便,成本低。
盡管膠接方法有這樣多的優點,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有機膠粘劑易老化、耐熱性差(不超過300℃);無機膠粘劑雖耐熱,但性能脆;膠接接頭抗剝離和抗沖擊能力差等。
(二)提高膠接性能的工藝措施
1. 合理選用膠粘劑
膠接是通過膠粘劑作為中間媒介層來連接的。選擇膠粘劑的總原則是要求成本低、效果好、整個工藝過程簡單,應根據被膠接件地形狀、結構和表面狀態,考慮各種被膠接零件承受的負荷和形式,選擇膠粘劑的膠接強度,使其能承受全面的例行試驗的考核。
2. 正確設計膠接接頭
膠接接頭應能擴大粘接面積和得到合理的負載方式,以便充分發揮膠粘劑的特點。例如,膠粘劑的剪切強度和抗拉強度較高,而不均勻扯離強度、沖擊強度和剝離強度較低,因此,在設計接頭時要盡量使其承受剪切力和拉伸應力,避免承受不均勻扯離、沖擊和剝離應力。
3. 被粘接表面的預處理
被膠接件的表面狀態影響到對表面的浸潤能力,從而直接影響到粘接強度,因此必須對被粘接表面進行預處理。可以用化學方法或機械方法去除被粘接表面的油污等贓物、氧化層和水份,或使其表面比較粗糙。處理后的表面應防止油污,盡量在短時間內進行粘接,否則須重新處理。
4. 嚴格執行操作工藝
膠接工藝隨膠粘劑的種類、性能和要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有以下幾道工序:粘接面加工→粘接面清潔處理→涂數膠粘劑→疊合→固化。
膠接時應注意下列事項:膠接環境的溫度應為15~30℃;相對濕度不大于70%;必須進行嚴格的表面處理,膠粘劑的涂數層應當厚度均勻,固化溫度要均勻,保溫時間要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