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三方機構將電池級碳酸鋰均價由17.3萬元/噸修正至17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均價由14.3萬元/噸修正至13.9萬元/噸,金屬鋰均價也同時修正。
零散成交價僅作為參考之一,本次修正可分三方面來看:
(1)電池級碳酸鋰方面,在短期的供需博弈中,目前時點在17.5萬元-20萬元/噸的高位,電池級碳酸鋰成交暫時較為清淡、客戶采購謹慎,部分二、三線供應商小幅下調報價;
(2)工業級方面,部分國內鹽湖生產出貨價格在13萬元-14萬元/噸,若定價14萬元-15萬元/噸,當前市場環境之中下游的采購意愿并不強;
(3)囤貨部分,由于3-4月份以來價格已在高位徘徊,此前少數抱炒作目的的玩家逐步出貨,對零散訂單均價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零散訂單成交量并不大,短期調整并不完全等同于趨勢。
供需格局未改,預計領軍企業的價格仍然堅挺,而大單“協議價”更能準確反映市場供需。盡管第三方機構調整零散訂單均價,我們預計行業領軍企業的協議大單價依然堅挺,而這部分價格更能準確反映市場主流供需,因此也具備更大的跟蹤價值。細分來看:
(1)國內方面,由于鋰鹽供應較為緊張,領軍廠商所產碳酸鋰、氫氧化鋰仍然主要滿足大客戶之需,基本不對外報價,我們預計進入4月后含稅協議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在16萬元-17.5萬元/噸之間,年初以來總體呈逐月上升的態勢;
(2)海外方面,盡管Big 3以及Orocobre之間的定價策略并不盡相同,但二季度后預計整體溫和補漲,而長單機制也相比2015年更加靈活(例如采取“鎖量不鎖價”等方式);其中,FMC等供應商的價格相對偏高。
中期價格趨勢更多取決于需求,緊盯二三季度三元、新補貼政策。我們認為,近期核查騙補、補貼一定程度的斷檔、以及三元在客車推廣上的不確定性,是導致需求強度短期平淡、零散成交價修正背后的根本性原因。向前看,我們判斷:
(1)基于全球新增供應的釋放進度,預計Q1-Q3國內碳酸鋰、氫氧化鋰供給偏緊的大格局大概率仍將延續;
(2)環比來看,我們觀察到3-4月份國內精礦、鋰鹽產品的供應在邊際上階段性緩和,但并不足矣改變供需大格局;
(3)伴隨5-6月份新補貼政策、三元政策的逐步明晰,我們對于新能源汽車自下而上的需求持積極展望,有望為資源價格繼續帶來支撐。風險提示與結論局限性:新能源汽車推廣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