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涂料樹脂的商品化,是指從市場上采購樹脂的基礎上從事涂料生產。討論這個話題之前,需要做些限定:一是諸如環氧樹脂之類不在探討之列。無論哪個涂料廠,其所使用的環氧樹脂都是作為商品從市場上采購的;二是并不排斥涂料廠從事某些特有的自用樹脂的研制和生產;三是討論的實際上是以丙烯酸、醇酸和聚酯、脲和三聚氰胺甲醛等為主的涂料樹脂范疇。
作為今天的涂料廠,外購樹脂,只生產涂料,年輕的同志們會以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正確地說,應當是,但曾經不是過。
改革開放之初,筆者接待一位到訪的外國同行。訪問結束,問及對我國涂料工業的總體印象,他不假思索地說,你們中國的涂料廠都是自產樹脂。是的,他看得很準確。
這樣的體制對嗎?當然不對。這不利于專業化,也不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更不利于發展。
但是,在小農經濟生產思想的支配下,這樣的體制當時是天經地義的。
對此缺憾有先知先覺的人們,曾經呼吁過,但毫無辦法。例如,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上海涂料公司的同志們有感于自產樹脂之弊端,搞了一個新華樹脂廠,意圖實施涂料樹脂的商品化。然而,除該公司自己的涂料廠在行政命令下,不得不半心半意地使用外,應者寥寥。數10年間,一直是慘淡經營。
改革開放之初,筆者被調到北京東方化工廠,參與建設我國套丙烯酸及酯類裝置以及下游的樹脂和涂料裝置。當時的想法是要建一個油漆廠,人民日報發布消息就稱我們為東方紅油漆廠。(文章來源本站)
暫時下馬又恢復建設時,是筆者提了個意見,把油漆車間的建設取消,只生產到樹脂為止,實現涂料樹脂商品化。所幸的是,這個意見被當時的國家計委領導所接受。不幸的是,筆者的這個建議遭到母廠一些人的激烈反對和詆毀,也遭到整個行業的冷遇。東方的樹脂產品不得不先從紡織、造紙等行業打開局面,又在建材行業取得對商品涂料用乳液的突破,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被整個涂料行業所接受。不是親歷,不知其艱辛!
如今,不僅是建筑涂料用乳液、醇酸、聚酯、三聚氰胺甲醛等,不都已全覆蓋地實現了商品化嗎!
涂料樹脂商品化,上世紀60年代辦不到,時勢使然;90年代辦到,改革開放之力!個人乃或某個小群體的意圖和努力,只能是枉然的。
應當認識到,涂料樹脂商品化,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涂料行業的一大成就,成就了涂料行業的現代化!
但是,歡欣愉悅之余,也應當看到一些問題。
其一,涂料廠上萬家,作坊遍地。假冒偽劣大流行。不能說這種局面是涂料樹脂商品化造成的。大白、刷墻粉的作坊生產的存在是古已有之的;而建材行業早就弄出了107、801之類的劣質涂料,這“技術”養育了不計其數的新型作坊。但是,商品涂料乳液的出現,確實對這些作坊的旺發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此,我們是難辭其咎的。(文章來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