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涂料行業與中國涂料行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使中國涂料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取得了快速的發展。2008年,中國涂料總產量達到638萬t(1175個企業),總產值1550億元(2149個企業),總容量僅次于美國。但作為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涂料工業的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包括市場容量和人均消費水平、市場規范程度、產業集中度、人才、企業規模和財力、技術創新能力、經營模式和思想觀念、法律法規等。這些都是我們亟須解決和關注的問題。
一、人才方面的差距
1、缺乏全球經營理念、集團管理思路、金融外貿思想、上下游一體化營銷模式、走出去引進來等綜合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涂料行業以民營性質的中小企業為主,企業擁有者和管理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數企業有市場地域性、產品單一性的弱勢,很少有企業到國外建廠經營。
2、缺乏持續穩定的、素質很高的、致力于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的技術人才。由于基礎設施、科研經費和實驗設備的缺乏,產品開發大多處于低水平階段,技術人員常常做些原材料替代、節代的試驗,創新成分較少。就外資涂料企業與民族涂料企業而言,外資企業有良好的薪資和福利待遇,有獲取先進管理經驗的平臺,這些都是民族涂料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而這又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的兩點。現在中國很多中小涂料企業面臨的嚴峻的形勢是,一方面無法招攬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還面臨隨時被挖走的壓力。行業專家斷層現象嚴重,除老一代有些知名的技術專家外,中青年一代技術專家幾乎沒有全國公認的本專業領頭羊。
3、缺乏一支理論和實踐水平都很高的涂料專業師資隊伍。現在的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涂料高校和涂料專業,因而就形成不了一支正規化的涂料專業老師隊伍,涂料行業專家都是游擊性地為企業、為行業、為政府服務。沒有規范的教育體系,涂料教育形成不了系統的理論,對涂料行業的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大多依靠"師傅傳授徒弟"的模式,技術人員科研水平的提高大多靠自己的摸索和自身的天分。技術和配方的傳承性和系統性不足。
4、涂料行業普遍缺乏高素質的生產能手和后期熟練的施工隊伍。生產中制漆調色人員、分析檢測人員嚴重缺乏,或者水平良莠不齊,專業程度不夠。后期施工多以民工為主,現場缺乏涂料監理和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涂裝缺陷往往不是由于涂料質量造成,而是產生于施工手法和涂裝的不專業。
二、企業規模和財力方面的差距
1、企業規模小。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國內部分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方式、頗具特色的產品和特殊的地理優勢,為自己贏得了涂料市場的一席之地,但相當多的企業還是作坊式生產,生產規模小,市場營銷更顯散兵游勇,談不上有長遠的經營戰略,且產品多集中在中低檔市場。目前國內產量在5000噸以上的涂料企業不足10%,根本談不上規模效應。
2、產業集中度不高。2007年,中國涂料生產總量已近600萬噸,僅次于約700萬噸的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但生產企業有上萬家之多,而美國只有400多家,日本是世界第3大涂料生產國,總產量200萬噸,生產企業只有167家。從全球市場份額來看,世界排名前50位的公司產量占世界涂料總產量的80%,而中國目前尚無涂料企業進入全球涂料50強。再從企業銷售額來看,2007年,中國大的涂料企業廣東華潤涂料有限公司年銷售額約20億元人民幣,約相當于AKZO-NOBEL公司102億歐元的1/50,PPG公司112億美元的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