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政策制定者圍繞減排的勢頭一直在加快,迄今為止已有超過 46 個國家宣布長期凈零承諾,約占總電力需求的 70%,但現實情況是短期能源市場 隨著全球主要市場的熱力和燃煤發電量都在增加,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根據 2021 年季度的官方數據和到今年年底的預測, 標準普爾全球普氏能源資訊 (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 預計,2021 年的電力需求比 2020 年高出近 5%,熱需求也將增加類似的數量。 這一增長是由全球 GDP 推動的,預計 2021 年將增長 5.0%。
雖然與 COVID-19 大流行和轉向在家工作相關的流動性限制已經削弱 化石燃料,特別是精煉石油產品的需求,主要市場的工業需求和居民消費增加推動了電力需求。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熱調度有望恢復 2018 年達到的歷史高位,超過 2019 年 COVID 之前的水平。 此外,更高的熱需求正在推動燃煤發電強勁反彈至歷史新高,煤炭在全球電力供應中的份額增加了 1%,以天然氣為代價 (22%) 為 36%。
全球火力發電燃氣煤化石燃料
亞洲顯然是這一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中國和印度出現大幅反彈,到 -今年的日期。 盡管我們預計今年剩余時間的增長將放緩,由于 COVID-19 大流行,印度可能會出現特別下滑,但煤炭可能會創下多年高點,約占全球燃煤發電量的 80%。
韓國顯然正朝著與亞洲其他地區不同的方向發展。 韓國政府已要求國有壟斷企業韓國電力公司 (KEPCO) 的五家發電子公司在 4 月至 11 月期間將燃煤電廠的發電量與 2017 年至 2019 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減少 18%-24%。 雖然這不是一項新的正式政策,但這一要求很有趣,因為政府正在考慮將限制煤炭作為實現該國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步,到 2030 年將比 2017 年的水平減少 24.4%。 韓國已經制定了在 12 月至 3 月期間限制燃煤發電的政策,但這與空氣質量的改善有關,而不是為了實現碳減排。
< p> 按國家/地區劃分的全球煤炭發電量占比
在亞洲以外,美國的燃煤發電量一直在反彈,截至目前,燃煤發電量同比增長 35% 2021 年。我們預測,2021 年剩余時間,美國燃煤發電量將保持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021 年全年將比 2020 年增長 20%。
同樣, 歐洲的燃煤發電在季度也有所走強,我們仍然看到歐洲主要國家的煤炭同比增長,特別是德國和內斯 埃蘭茲。 EUA 價格走強開始侵蝕部分同比漲幅,但天然氣價格也一直呈上漲趨勢,盡管對歐洲燃煤調度的終決定權將取決于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和天氣。
< br>在可再生能源增加的背景下,火力發電,尤其是煤炭的優勢也很有趣,2020 年新增裝機容量為 260 吉瓦,同比增長近 50%。 與 2019 年相比,2020 年風電新增量大約是 2019 年的兩倍。
雖然美國和全球范圍內的企業需求和政策支持正在增強,但我們看到一些短期 可再生能源項目發展的逆風。 正如 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 的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展望所指出的那樣,太陽能組件價格走強、運費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正在給項目開發帶來壓力。 此外,由于上網電價的結束,我們認為中國的風電新增量不會像 2020 年一樣強勁。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和需求增長
p>在目前的水平上,可再生能源增長僅占全球年度電力需求增長的40%左右。 我們重申這一點,雖然每年新增裝機總量的近 80% 來自可再生能源和水電,但這一安裝容量不足以實現電力行業的深度脫碳,符合長期零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