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經歷的全球經濟衰退讓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猝不及防,疲于應付庫存積壓。汽車行業的震動給涂料行業帶來了直接沖擊。歐美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危機洗禮之后,汽車涂料業的關注重點從創新轉向提高效率和削減成本,簡化應用工藝成為擺脫危機影響的關鍵。
服務于歐洲汽車OEM的美國PPG工業產品管理主管克里斯·哈羅德表示:“我不認為眼下涂料行業已經恢復正常。汽車涂料和油漆的生產原料如聚酯、丙烯酸、聚氨酯(PU)、環氧樹脂以及三聚氰胺等目前銷售緩慢,預計今后幾年依然困難。到2012年之前,我們將很難看到市場增長,要回到金融危機之前的頂峰則需要更長時間,現在一切都要從成本和效率出發。”(文章來源本站)
哈羅德稱,簡化汽車漆涂裝工藝可以大幅提高效率,這是未來5年的主要目標。采用多種工序涂刷很費時,人們正致力于縮短工序,或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取消部分工序。
通常汽車車身先由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進行一系列浸泡或噴涂,即預處理、電泳漆、底漆、面漆和清漆處理,成本高且費時。PPG等涂料生產商正努力簡化復雜的工藝,希望能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省去底漆工序。哈羅德表示,取消該工序不僅能節省大量時間,還能節約材料、人工費用以及能耗,大幅度削減成本。現在幾乎每個OEM都在進行此方面的項目研究。他還說,簡化工藝流程已經成為研發主流,并在過去幾年中取得很大進展。但取消底漆也面臨一些挑戰,因為底漆有兩個主要優點,一是增強抗劃傷性能;二是可以保護電泳漆。簡化工藝意味著面漆必須能夠阻擋紫外線穿透電泳漆,還要有良好的抗劃性能。
近幾十年,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性油漆涂料被引入汽車行業,已發展成為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從抗劃傷到顏色多變,再到自我修復漆,新產品不斷涌現。拜耳材料科技相關負責人洛薩·卡爾表示,抗腐蝕和抗劃傷是近20年來關注的焦點,此外,涂料行業還在努力減少揮發性有機物(VOC)和二氧化碳排放。他稱,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每一次改進都面臨技術挑戰。汽車漆的抗劃傷和防腐蝕性能目前尚未達到汽車行業所期望的水平——超高光澤度表面,像玻璃一樣幾乎看不見劃痕。他認為,在技術開發方面,90%的企業2~3年內可實現目標,但是將這種技術真正引入生產線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文章來源本站)
卡爾同時表示,提高效率、節省成本的辦法有很多,除了取消底漆外,將傳統的熱固化方式改為紫外固化,是另一個長遠目標。在傳統熱固化工序中,汽車要通過一個140℃的長距離烤箱。若以紫外燈替代的話,在較低溫度下,只需要幾分鐘就可將汽車表面涂料固化,從而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并得到堅固的抗劃傷表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