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船用膠粘劑、密封劑特性和要求
(1)船用平面密封材料要求通常采用硅橡膠類、硅酮類和聚酯、聚醚類干型和半干型材料,使用溫度為-40~200℃,耐壓≥10MPa,耐介質:油、水、蒸汽、PH值≤12以下各類溶劑,單組份,管狀或牙膏狀,堆積厚度為0.1~6mm,材料要求便于操作,不流淌,復合面易拆卸。
(2)防腐蝕涂層和防護修補材料要求涂裝材料耐溫-40~100℃,室溫固化或光固化。耐海水腐蝕,耐氯化鈉和鹽霧腐蝕。涂層應密實無孔,有良好的附著力及物理機械強度。通常船體涂裝均進塢處理,船體內設備涂層選擇酚醛樹脂、無機富鋅涂料、氯璜化涂料等。在船用主輔機機體內腔使用過程中,海水中的氯化鈉對鑄件腐蝕比較突出,選擇防護材料還應考慮涂層耐熱性-40~250℃,耐振性和抗剝離性17MPa。抗腐蝕、氣蝕、磨蝕表面涂層,可選擇柔韌陶瓷復合材料,此類高分子聚合物是以陶瓷粉末和彈性材料為基材并配以固化劑的雙組份復合材料,常溫固化,固化過程中不收縮,柔韌陶瓷呈薄漿狀,表面光潔平滑并具一定彈性。各種主輔機內腔、泵、葉輪、螺旋槳、汽輪機葉片、儲罐流道、大口徑管道彎頭部位均可使用。船艙走道、橡膠類護欄木、軟管、膠墊、儲油儲水槽、電纜用的橡膠型修復材料要求防腐、耐磨、抗沖擊負載、常溫固化。橡膠型修復材料本身具備絕緣強度350V/密耳以上,表面電阻2.5×1012Ω,20℃時可長期浸泡于多種化學介質中。由于用途不同,橡膠型修復材料又分為普通粘接型、強韌型、可涂刷型。此類材料硬度60~97(肖氏A),比積800cm3/Bg,耐溫:濕態55~70℃、干態60~92℃。但在粘接各類密封圈、密封條時,要選用不含溶劑類的氰基丙烯酸瞬干膠,由于橡膠類材質成分各異,選用時應了解材質和工況要求,也可做試粘樣塊以保證選材無誤。(3)結構型、填補類用料選擇和要求船舶在航運過程中,對由于失效疲勞、磨損、腐蝕造成的各類機件、機組、管道、泵閥和船體缺陷,用各種高分子復合材料修補,總體上應視為應急措施以維持船舶的正常航行。
但往往有些產品的生產、銷售人員把粘接、修補材料介紹成無一缺陷的永久型替換產品,其目的是為謀取暴利尋找依據。結構型材料對尺寸修復、各類型缺陷、機件斷裂和局部工況應急加強取得無可非議的效果,由于此種材料絕大多數為環氧類的復合材料,操作方便、有效期長、常溫固化,50年代國外航運界,幾乎每條遠洋船都視為遠洋航行必備品。由于環氧類材料主體為各類型添加劑和環氧樹脂,因而此類產品應用面廣而功能各異,例如:添加各類型的黑色和有色粉末,粘度不同,固化劑不同,成品性能差異很大。如抗壓強度42~120MPa,抗拉強度30~80MPa,抗剪強度0.5~24MPa,硬度肖氏D40~120,高使用溫度86~250℃。國外產品常溫儲存期可達5年,國產一般均在2年以上。調整固化劑種類該產品還可制成快固型和慢干型,固化時間(環境溫度25℃時)從3~5min直至30~45min。通常快固型材料硬度高(肖氏D70~92)、抗疲勞性、抗沖擊性較差。常溫固化型綜合物理參數較高,各類技術指標穩定,抗老化時間長、硬度肖氏D70~98。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近二年市場上推出的耐高溫環氧和超高溫混合型環氧(高溫240℃、超高溫500℃)類材料對主機缸頭、船用鍋爐、重油艙加熱管,增壓器修復可發揮重大的作用。由于高分子復合材料具有很多特性,因而越來越多地被修船工程技術人員所應用。但在用結構型修補時,對于有振動、有沖擊載荷的場合,只要有條件,建議采用機械加強法與復合修補材料同時施用,效果更佳,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