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壇微排大廈”是2010年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的主會場。它把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與建筑節能技術相結合,不但完善了太陽能應用技術標準體系,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系列產品,還為太陽能規?;茝V應用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支持,整體突破了普通建筑常規能源消耗巨大的瓶頸,綜合應用了多項太陽能新技術,如吊頂輻射采暖制冷、光伏發電、光電遮陽、游泳池節水、雨水收集、中水處理系統、滯水層跨季節蓄能等技術,使多項節能技術發揮應用到極致。
醞釀已久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即將塵埃落定。該規劃擬在2011~2020年的10年間,以開放市場吸引內外資的方式,累計增加直接投資5萬億元,發展內地新興能源產業。巨大的市場蛋糕,使得中國低碳市場成為全球相關行業爭食的“香餑餑”,國內外低碳經濟企業紛紛加快中國市場布局。
9月15日,首屆中國太陽谷低碳科技博覽會在山東德州開幕。這是繼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后,個與氣候環境相關的非政府綜合性博覽會。共吸引了國內外200多個新能源城市、組織的低碳科技和清潔能源科研機構、全球500強企業及NGO組織,共計 9000家參展商的到來。太博會將持續6個月,預計有700萬客流,被業界譽為“全球低碳會”。太博會吸引了足夠多的關注和注意,但太博會背后所隱藏的中國太陽能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雄心則更加耐人尋味。
中國太陽能走出了一條獨特發展道路
短短20年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太陽能生產與使用大國。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在一無先例、二無引進、三無成熟市場的“三無”情況下,開創了世界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推廣的先河,創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工業體系,并誕生了一大批諸如皇明、億家能這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競爭力的大型骨干企業。
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太陽能企業通過“太陽能科普萬里行”、“太陽能售后服務萬里行”等一系列科普活動,全面開啟了國內太陽能熱利用市場。然后通過市場的培植和教育實現產業化、規?;?,進而推動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例如作為《可再生能源法》議案的領銜提案人,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就直接推動了這部國家法律的頒布實施。而國家政策的支持,又反過來直接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從而走出了一條“科普-市場-產業-政策-市場”的獨特發展道路,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大的太陽能集熱器制造中心。
然而,國內太陽能企業并未就此止步,他們開始將目光從國內市場投向了全球市場,從現在投向了未來。近年來,國內骨干太陽能企業一方面通過增大新產品開發的資金投入、引進人才和技術合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國內太陽能熱水器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加速太陽能熱水器的升級換代,提升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結合低碳經濟的潮流,積極探索太陽能熱利用系統工程化應用模式和經驗。以通過技術創新、發展模式創新以及營銷手段的創新引領世界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潮流,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占先機。
在全球關注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的背景下,中國太陽能企業所取得的成就不僅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認可,而且還吸引了全球新能源產業界專家、精英人士的目光。在2006年第二屆世界太陽城(英國牛津)大會上,德州市與美國、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家的多個城市同時申請舉辦2010年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經過激烈的競爭,德州市終獲得了2010年世界太陽城大會的舉辦權。此外,中國低碳科技產業聯盟大會、全球綠色議員論壇、太陽谷新能源論壇等一系列高科技峰會和論壇也紛紛入駐德州,再次彰顯了中國太陽能產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獨特魅力。
{nextpage}
“中國創造”有望在新能源領域盡早實現
太陽能被公認為未來替代石油的佳綠色能源。2060年,世界范圍內的傳統能源將會面臨幾近枯竭的殘酷現實。如果要實現2060年能源百分之百替代,2010年可持續能源應占總能源的20%,2020年應占30%,2040年應占50%。
事實上,我國的可持續能源發展規劃明確規定,到2020年可持續能源在總能耗中的比重僅為15%。這一目標與其他各國的發展速度相當。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經占到世界90%,熱利用產業占到78%,兩項加總占60%以上,但是離我們要應對的世界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環境問題等,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這個創新密集的時代,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而經濟社會的發展則建立在科技與人文的兩個車輪之上,而太博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中國太陽能產業以及太陽能企業不僅更加關注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而且還將目光轉向了產業背后所隱藏的人文領域,將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價值觀納入產業發展環境中,從而使科技和人文實現了完美的結合,以超前的行業發展思路為中國太陽能走向世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我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低碳經濟總規模將達近萬億元,而未來5年,我國低碳產業的市場規模將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我國低碳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3萬億元左右的規模。
不過,從目前來看,盡管我國低碳產業在某些細分領域已經與先進水平接軌,但從整體上看,不論是技術創新、發展理念,還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用戶意識方面,我國低碳產業與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這就需要我國低碳產業多與先進水平進行溝通協作,推動產業整體升級。
據黃鳴介紹,太博會今后將每年舉行一次,通過持續吸引全球的低碳行業領先企業參展,加強企業、研發機構之間的探討與研究、展示與分享,有利于促進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從而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業內有專家認為,在經歷20年的高速發展后,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無論在規模、數量、市場成熟度等方面,還是在核心技術、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相信隨著中國太陽能產業成熟度的提升,“中國創造”將有望在新能源領域盡早實現,屆時,中國太陽能將不僅在世界范圍內遙遙領先,而且還將全面影響世界的新能源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