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膠黏劑選用方面
a. 粘接銅及其合金使用了脂肪胺為固化劑的環氧膠
b. 橡膠等柔性材料的粘接使用了普通的環氧樹脂膠黏劑
c. 受力大的粘接未選用結構環氧膠黏劑
d. 潮濕環境使用了環氧-尼龍膠黏劑
e. 沖擊振動場合選用了脆性較大的環氧膠黏劑
f. 使用了對金屬件有腐蝕性的環氧膠黏劑
g. 使用了超過儲存期而未復檢的環氧膠黏劑
2. 接頭設計方面
a. 采用了未加增強措施的對接
b. 接頭搭接長度太長
c. 受力較大的部位采用了斜接
d. 薄板粘接端部未包角封邊或無其他防剝措施
e. 層壓材料采用了搭接形式
f. 粘接面積太小
g. 受力較大的接頭未采用粘接與機械(焊、鉚、螺)混合連接方式
3. 粘接工藝方面
a. 表面處理不認真、不妥當,縱觀已出現的粘接失敗案例,半數以上是緣于沒有對被粘物進行恰當的表面處理所造成
b. 擦拭表面用溶劑量過大,表面溫度急劇降低,空氣中水分凝聚在表面上,水膜起了隔離作用
c. 未經除油清潔先行打磨,反而使油污進入深處,影響環氧膠黏劑的良好濕潤
d. 噴砂用壓縮空氣未經除油、除水凈化,粘接表面被污染
e. 被粘物表面未能很好干燥,殘留水分
f. 表面處理后停放時間過長
g. 鑄件粘接或治漏僅用了普通的表面處理方法,滲入的油和水未除盡
h. 涂膠時溫度太低,膠液難以濕潤被粘表面
i. 溶劑型環氧膠黏劑涂膠后晾置時間不夠,疊合裝配后殘留溶劑揮發而鼓包
j. 疊合裝配后未能加壓,接觸不緊密,包裹住氣體
k. 使用了接近或超過適用期的雙組份環氧膠黏劑
l. 粘接部位周圍缺膠或有縫隙
m. 于相對濕度大于80%的高濕環境進行粘結操作,絕不能用火焰燒烤,應改用電吹風或碘鎢燈加熱排除水的不良影響
n. 多孔材料只涂膠1遍,因滲入過多使膠層過薄而缺膠
o. 加熱固化的環氧膠黏劑升溫太早,加熱速度太快,易流淌而造成缺膠
p. 加熱固化后冷卻太急劇,內應力過大
q. 固化溫度偏低或固化時間不足,導致未完全固化
r. 固化壓力不夠或加壓不均勻,膠層有氣孔
s. 粘接接頭防腐蝕保護不當或保護層被破壞
t. 重新粘結的部位拆開后,被粘接表面未清理干凈
4. 使用條件方面
a. 環氧-尼龍膠或環氧-低分子聚酰胺膠粘接件在濕熱條件下使用,粘接強度很快降低
b. 不耐熱的普通環氧膠黏劑接件,在高溫條件下使用
c. 不耐濕熱環氧膠的粘接在潮濕和濕熱場合使用
d. 不耐水的環氧膠粘接后在有水、鹽霧或潮濕環境使用
e. 濕氣環境是引起粘接失效的重要隱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