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公告稱,由于有關媒體刊登了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報道,公司股票于4月24日開市起臨時停牌。今日,青海明膠繼續停牌,公司稱將待公司核實有關情況、通過指定媒體披露澄清公告后復牌。
明膠事件又起波瀾。昨日下午1點,騰訊網友“趙勇”在其騰訊微博內稱,鉻鞣皮廢料酶法制備食用明膠的工藝方法專利,早在1991年就申請了,專利號是“91108955”,專利稱明膠收率(回收率)高于50%,產品全部為食用明膠,到現在已經整整21年了。
“趙勇”還在微博上把該工藝申請專利的截圖貼出,引來無數網友圍觀。“21年啊,親們還能淡定嗎?陪伴您幼年成長的不是金剛葫蘆娃,而是這個直到今天才被曝光的皮革廢料制成的食用明膠。”無偶,經過實名認證的互聯網專業人士“趙開勇”也在騰訊發博稱,另一項廢皮料制作高鉻食用明膠技術也已在1998年申請專利。
這兩條微博也引起公眾憤怒,有網友稱,一直納悶爛皮鞋怎么讓我們吃了,原來根子在這里!
這兩項專利是否已經通過申請呢?昨日,負責查詢此項業務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客戶服務中心電話一直占線。隨后,記者致電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重慶代辦處,工作人員查詢后稱,1991年申請的“鉻鞣皮廢料酶法制備食用明膠的工藝方法”已經過了保護期(保護期是20年),標注的是逾期已失效。另外,1998年申請的“高鉻明膠”專利,因為沒有交年費,被終止,目前也已失效。
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所負責研究的工作人員看過1991年和1998年兩項專利申請表之后表示,2005年衛生部制定了《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明確禁止將制革廠經過鞣質的藍礬皮加工的明膠用于食品加工。國家發改委也發布了《藥用明膠國家標準》(QB2354-2005),其中明確規定了皮制和骨制藥用明膠的鉻含量都應小于2.0mg/kg。但是從那兩張申請表上來看,鉻含量明顯已經超標,是不能食用的。
